细数IPO重启的四宗罪
近期关于IPO重启的传闻经常出现在各大主要财经媒体的重点位置,而IPO重启的问题又时常触动着市场脆弱的神经。甚至有股民大喊:只要IPO重启,A股必将重返2000点下方!
IPO重启真的有那么可怕吗?近期有专家发文表示,IPO重启对市场影响不大。纵观A股历史上6次重启IPO后的走势,其后一个月内股指上涨的概率达到八成以上!因此,对方得出了IPO重启对市场影响不大的结论。然而,笔者郭施亮认为,IPO重启对A股具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的行情。只要现在管理层宣布重启IPO,估计今年的A股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今天,笔者郭施亮就跟大家细数IPO重启的四宗罪。
第一、强化了股市的融资色彩。虽说不能实现融资的股市不是一个健全的市场,但是对长期以来过分重视融资的市场而言,就应该区别对待。据统计,近10年A股市场的融资是现金分红的1.76倍。尽管近两年市场通过IPO融资的数额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但是再融资的现象却持续升温。以去年为例,在前十个月时间内,再融资余额达到了IPO金额的2.81倍。又以今年年初为例,约有46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再融资预案。预计抽血达到107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市场稍有回暖,一些再融资大户又开始进行圈钱活动。如在本月27日,中国平安一项不超过260亿元的可转债募集计划通过了审批。前一段时间,民生银行发行的200亿可转债也通过了获准。面对这样一个股息率较低的市场,融资现象却频繁出现,试问A股的吸引力何在?若IPO重启,只会将A股的融资现象推向新的高潮。
第二、打击了股民的投资信心。在当前相对较弱的行情中,只要有利空的传言,市场就会出现杀跌的走势。纵观近期的市场,股民普遍关注几大消息,例如IPO会否重启、国五条地方细则推出后对股市有何影响、八号文件会否继续打压金融股票等等。不少股民对A股的表现感到质疑,对比全球主要的股票市场,A股的表现几乎垫底。眼看着美股接连创出历史新高、日股也出现持续大涨的行情,A股为何如此偏弱呢?笔者郭施亮认为,A股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政策为主导。哪怕全球股市出现暴涨的行情,只要政策打压,股市必将向下!随着利空政策的陆续推出,股民的持股信心也必将下降。
第三、扭曲了价值投资的本质。IPO重启难免会牵涉到不少的问题,如股票的“三高现象”、部分企业力求上市而出现造假的行为等等。假设一家企业上市前的PE值约15倍,而未来三年公司的净利润将会以30%的增速增长。也就是说,股民以15倍左右的PE长期持有,未来仍可取得不错的收益率。然而,该股上市后就得到了热炒,PE值飙升至50倍的水平,严重透支了企业的增长预期。这时,股民选择买入并长期持有,亏损的概率相当大。因此,在缺乏严格监管的前提下,IPO重启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价值投资的本质。
第四、助长了利益输送等关键问题。谈及此点,我们很容易联想到IPO的四大辅助机构,分别是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IPO咨询机构。从细分工作来看,证券公司主要负责证券发行承销工作、对公开发行募集文件进行核查,并出具保荐意见等;律师事务所主要对发行上市相关法律问题出具法律意见;会计师事务所主要针对企业财务、盈利预期等作出专业意见等;而IPO咨询机构对企业融资服务、引入战略投资者等相关问题提供服务。以负责证券发行承销工作的机构为例,承销费用属于机构争取的主要利益。也就是说,承销费用越高,机构取得的利益越大。根据资料显示,主板和中小板市场的承销费用约5%,而创业板企业IPO的承销费用约总募资额的3%。如果机构通过某种方式实现企业的超募现象,则机构获得的承销费用将会随之增长,利益输送也就由此产生。另外,股市“寻租”现象也是导致上述问题的逐渐恶化。甚至出现一种现象,如部分企业不符合上市的条件,却通过一些不为人知的手段顺利IPO,最后实现圈钱的目的等等。
显然,当前并不是IPO重启的最佳时机。笔者郭施亮认为,当新股发行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确立以及股市投资信心出现明显的回暖时,IPO才符合重启的条件。
温馨提示: 近期发现个别投资者私下汇款给博主,引发纠纷。在此中金在线提醒网友们提高风险意识,请通过正规渠道消费,确保财产安全。客服咨询电话:4008888366。
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扫描应用拍下上方二维码,可以在手机博客继续浏览文本,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