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圈钱为何肆无忌惮?
股市圈钱现象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看点。以前期的数据为例,过去十年A股IPO以及增发融资合计规模达到3.51万亿。再以过去五年的数据为例,A股上市企业首发募集资金达到1.1万亿,而同期实现再融资的数额也达到了1万亿!可见,最近五年A股市场的融资与再融资规模已经超过了过去十年融资总量的六成,而这一现象也被市场公认为当前股市的最大阻力。
近期,市场针对IPO重启的时间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近日管理层对部分企业实行“封卷”处理的案例来看,目前距离IPO重启已经到了最后的几个步骤。部分人士甚至认为,本月底将是IPO重启的关键时点。随着管理层加快对第二批企业的抽查,一些企业也开始出现了明显的财务问题。
谈到这里,我们就会想起近期遭受严惩的平安证券与万福生科。万福生科作为一家上市企业,企业管理者不惜一切代价虚增企业利润,虚报财务数据,从而导致企业蒙混过关,欺骗了广大的投资者。按照情理,该企业理应得到相应的重罚。另外,平安证券身为万福生科的保荐机构,它也是难辞其咎。而管理层开出自2004年以来最严厉的惩罚处理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回归上文的内容,在当前严查企业财务的关键时点,作为拟IPO排队上市的天丰节能被查出了虚构收入、伪造银行单据的问题。可以预想,管理层为了打击市场的造假行为,必将祭出更严厉的惩罚措施,而天丰节能也将会成为严惩下的实验品。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融资问题备受市场关注外,再融资等圈钱活动也开始进入媒体的眼球。以近期为例,作为上市后被管理层出具警示函的东吴证券,竟然于近日再度推出高达52.08亿元的增发方案。值得一提的是,东吴证券在2011年上市的时候,已经圈走了32.5亿元的巨额资金。如今,企业背负着盈利预警的包袱还能够推出巨额的增发方案,实在令人感到无奈。
当然,东吴证券并非唯一一家巨额再融资的企业。从近年的数据显示,不少流通市值占比偏大的企业当属再融资额度较大的品种。其中,以2012年为例,交通银行、双汇发展、北京银行分别以定向增发297.65亿、246.6亿以及118亿位列去年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的前三名。不过,令投资者感到伤感的是,在疯狂的圈钱行动中,部分管理层竟然加以鼓励企业的融资行为,而无视了投资者的根本利益!
面对猖狂式的圈钱行动,没有有效的法律机制去制约监管,而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式纵容企业肆无忌惮地圈钱,这样的股市还能好吗?虽说融资是股市的基本功能,但是过度的融资只会让这一功能提前进入衰竭期。
温馨提示: 近期发现个别投资者私下汇款给博主,引发纠纷。在此中金在线提醒网友们提高风险意识,请通过正规渠道消费,确保财产安全。客服咨询电话:4008888366。
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扫描应用拍下上方二维码,可以在手机博客继续浏览文本,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