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股暴跌潜伏深层危机
5月23日,日本股市出现了罕见性的暴跌走势。截至收盘,日股下挫7.32%,报收于14483.98点。
今年以来,日本股市呈现出单边上涨的格局,年内最大涨幅达到50%。针对23日的突发性暴跌走势,市场有不同看法。部分人士认为,日本股市暴跌主要受到中国经济数据不佳拖累;也有部分人士认为,由于日本股市累计涨幅巨大,存在很大的调整压力,而23日的暴跌走势也属于正常的回调。
针对上述的看法,笔者郭施亮有如下的见解。首先,对于上述第一点看法,笔者认为该观点过于片面,缺乏有力的理论依据。昨天,中国5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的预览值仅录得49.6,创出了七个月的新低值。虽说该数据再度回落至50荣枯线下方的水平,但是仅凭一组数据就认为这是日本股市暴跌的导火索,显然缺乏有效的依据。另外,针对第二条的观点,笔者比较认可这一说法。今年以来日本股市累计涨幅达到50%,尽管昨天出现7.32%的巨阴线,但是也不会轻易改变前几个月暴涨的局面。随着市场的疯狂上涨,获利盘回吐也是正常的事情。特别在牛市行情中,快跌慢涨往往是牛市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是,通过仔细地分析,笔者郭施亮认为导致日本股市暴跌还有一个重要性的原因,而该因素也潜伏着深层次的危机。
根据资料显示,23日上午,日本国债市场出现大量的抛盘。而基准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较上一交易日大幅上升11.5个基点至1.000%,创去年4月上旬以来的盘中新高。另外,部分大型银行不断减持国债也导致了当地长期利率的飙升走势。
近日,全球经济强国开始透露出逐渐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虽然,相关负责人一再强调目前仍然不是退出的最佳时机,但是相关的退出预期也对全球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日本,作为量化宽松执行力度最强的国家之一。一旦国际市场出现一些风吹草动,也必将受到强烈的冲击。
自去年9月份以来,日本银行接连推出无限量化宽松政策。究其推出的原因,主要受到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影响,配合当时日本的实际经济增长水平出现了连续第三个季度的负增长态势,因此相关措施也就应运而生了。当然,日本推行量化宽松的主要目的在于扩大流动性的供给能力,并设定了2%的物价增长目标。如果从深层次的角度分析,日本管理层拟用货币手段来改变经济的运行规律,从而完成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日本出现了长期性的经济低迷格局。管理层欲借助全球量化宽松的大背景来完成日本难以达到的经济增长任务。
然而,无限的量化宽松必将导致日本进入新的迷局。虽说该政策的推出助推了当地的资产价格出现了迅猛的涨势,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日本当地的债务水平以及社会发展的问题依然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根据数据统计,当前日本债务余额与名义GDP的比值已经超过200%。而随着消极性问题的逐渐浮现,日本也将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从大型银行抛售国债的事件可以判断,抛售者更大程度担忧当地的偿债能力。如果全球强国出现退出量化宽松的预期,也必将产生更复杂的问题。
有不少人士担忧,当前中国会否重蹈日本二十多年前的覆辙。笔者郭施亮认为,关注这一事件主要还是要对比两国之间的经济实际增长潜力。虽说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大国,日本属于第三大,但是从人均GDP的水平分析,中国仅处于全球87名的位置。人口总量大是中国的主要特征,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全国的经济增长水平也必将出现迅速提升的态势。然而,当前中国贫困人口仍然居多,且农村人口占比也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因此,当前中国看似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实际上发展仍然不大充分,未来的增长潜力依然巨大。相反,日本经历了二战后重建以及1960年国民倍增计划的提振,国力迅速提升。在随后数十年的时间内,日本也出现了惊人式的发展态势。当然,正是由于长时间积累的过量式经济发展,才产生了滞涨的苗头。可见,两国所处的发展位置不同,也决定着未来发展潜力的大小。
尽管日本想方设法去摆脱经济长期低迷的困境,但是由于日本经济处于真正的瓶颈水平,所以也制约了本国的发展空间。另外,无限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日本自身的发展问题,日本拟用货币手段强行完成经济结构转型的目标也是值得怀疑的。
温馨提示: 近期发现个别投资者私下汇款给博主,引发纠纷。在此中金在线提醒网友们提高风险意识,请通过正规渠道消费,确保财产安全。客服咨询电话:4008888366。
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扫描应用拍下上方二维码,可以在手机博客继续浏览文本,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