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启到底有多大冲击?
根据数据显示,当前已有83家拟上市企业通过审核,而且在首次公开发行的IPO项目中,再度增加31家公司。截至6月底,在会的企业家数达到746家,较2012年底的882家下降幅度不大。
随着新股发行体制的意见稿出炉,新股发行体制的改革方案也将于近期公布。而且,在今年6月中旬的新股发行体制培训会上,管理层也释放出7月份重启IPO的信号。于是,当前市场普遍认为,近期或将是IPO重启的敏感时点。那么,IPO重启到底有多大冲击呢?
自去年三季度以来,IPO已经停发了一年的时间。虽说IPO的停发为市场提供了喘息的机会,但是再融资的现象却持续升温。根据近期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再融资的数额高达2000亿元,较去年增长八成。从近几年的综合数据分析,再融资的数额是IPO的三倍。可见,市场重融资的局面一直存在。
尽管如此,IPO的停发无论对拟上市企业还是PE等机构都构成了巨大的冲击。按照去年年底的数据,待排队的IPO企业高达882家,累计拟融资的数额超过5000亿元。自今年年初以来,管理层实行了一系列的审核监督措施,对部分待IPO的企业形成较大的压力。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自主撤出IPO的企业约250家,占比待排队企业总数的30%。然而,近几个月又有不少企业加入IPO排队的队列,而在会的企业家数重返700家以上的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本轮IPO停发与以往几次不同。在这一次IPO停发的期间,中国经济也遭受着多年未有的重大考验。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企业的融资需求倍增,加上前期私募股权投资因IPO停发而出现难以退出的局面。因此,年内重启IPO也成为管理层的必要工作。
IPO重启会对经济和股市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笔者郭施亮认为,IPO重启会对国内经济产生相对积极的刺激。毕竟当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太少,而前期“钱荒”的后续影响也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如果直接融资的渠道得以开启,企业的融资成本必将大幅降低,同时也能够吸引大量的私募股权参与,以减缓企业的资金压力,进而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过,对国内的股市而言,其影响却偏向负面。正如上文所述,当前再融资压力甚大,上半年再融资的数额已经达到2000亿元,下半年的再融资需求估计不会出现大幅萎缩的状态。若此时重启IPO,则意味着进一步向股市抽血。按照首批83家发行企业的预估融资额分析,将会产生600亿元的融资需求。另外,746家在会企业也将会产生5000亿以上的融资缺口,而且这些企业可能需要三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上市的目标。在当前股市存量资金不足,且增量资金难以持续的大环境下,再度大幅增加市场的融资压力,无疑对股市产生较大的冲击。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管理层也出台政策拟缓解IPO重启为股市带来的冲击。其中,近期即将出台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案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笔者郭施亮认为,前期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稿虽然增添了不少有意义的措施,但是也存在着较多的漏洞。例如,新股发行时点由发行人自主选择,且放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核准文件的有效期至12个月。此措施意在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发行体系,发行时间由发行人自主选择也是明显的放权行为。但是,在当前国内市场监管机制不严的背景下,盲目放宽企业的发行上市门槛也是不合理的。又如,保荐机构和发行人大股东都将要不同程度地承担发行后的连带责任。其中,如果在之前的公告中没有明确提示,且发行人上市首个年度的业绩下滑幅度超过50%的,相关保荐机构的所有IPO申请或许会遭到全部冻结。此措施虽然具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是最终的执行力度仍然值得怀疑。
对于新股发行体制的改革,笔者郭施亮认为,管理层在制定方案时必须强调下述的关键性问题,其一是新股发行的“三高”现象;其二是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审核标准;其三是大股东等直接利益人在限售期后的减持问题;其四是注册制取代核准制的持续监管问题。
目前而言,IPO重启是大概率的事情。虽然说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将会对市场的过度融资现象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纵观过去国内的股市改革,似乎有一种渐行渐远的感觉。因此,笔者对中国式的股市改革没有太大的信心。一旦IPO重启,将会进一步强化中国股市超级大熊市的局面。
温馨提示: 近期发现个别投资者私下汇款给博主,引发纠纷。在此中金在线提醒网友们提高风险意识,请通过正规渠道消费,确保财产安全。客服咨询电话:4008888366。
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扫描应用拍下上方二维码,可以在手机博客继续浏览文本,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