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走出低谷不能再靠投资拉动
文 汪亚民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经济形势,部署近期工作。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速保持在年初预期目标区间内,但国内外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艰巨性进一步凸显。国内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们要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同时要充分估计面临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未雨绸缪,牢牢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温总主持的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分析经济问题,可以看出中国经济下行风险在加剧。如何调整宏观政策,激励经济主体增强活力,让中国经济走出低谷呢?
根据中国的国情,走投资拉动是见效最快的一种方式,只是这种方式,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时,和之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政府已经采用过。以零八年的金融危机为例,当时中国政府采取了4万亿投资拉动的宏观政策,以此来促进中国经济走出低谷。应该说这一投资拉动的措施在当时情况下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最佳的选择。只是在目前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情况下,再采用投资拉动会和上次投资拉动一样,对民营经济和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同时由于流动性泛滥,会导致通货膨胀伤及民生。在实体经济不振,民营经济缺乏资金支持和生存出现危机的情况下,在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的风险加大的时候,再实施新一轮的投资拉动政策就显得不合时宜啦。
正确的让经济走出困局的方法,我认为是政府部门要学会放手,当好裁判员和规则制定者的角色,而不是自己当运动员四处投资搞经济运动。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政府的投资,包括给国企有企业的政策倾斜型投资拉动的政策,效率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毋庸讳言导致大量的重复建设和投资的浪费和已有资源的浪费。由于投资的难于甚至无法回收,会导致通货膨胀的严重加剧,最终只会让民众为投资决策的盲目性和失误买单。
因此,学会耐得住寂寞,学会放手,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才是正确的决策和选择。因为,让人养鸡再取卵,让企业在规则的作用下,在市场的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下,才能让优秀企业脱颖而出。这才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也有利于增进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政府部门的减税措施要落到实处,这样有利于企业卸掉包袱,抓住市场机遇良性发展。取消民营经济的投资屏障和政策性障碍也能让经济更加的有活力。在金融、铁路、石油、矿场的投资上,对民营企业应该给予真会扯扶持,放宽、放松限制和管制同时给予政策和金融的大力扶持。
对于实体经济面临的金融困难,靠民间借贷和民营银行解决困难是远水难解近渴。政府应该给国有的大中型金融机构下达指令性计划,让贷款必须有很大的比例向民营和实体经济倾斜,并严格进行考核。这样,即便增加了流动性,也能让这些流动性用在扶持效率高的民营和实体经济的身上。
当然,长期来说,应该大力发展民营经融机构,允许这些机构大力发展扶持民营和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业。
开拓内需市场,主要是要让民众对未来经济有良好的稳定的预期,可以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员工的工资,增加民众的收入。同时,履行政府的职责,加强市场的监管和商品的质量监督,让市场上的商品是令人可以放心使用和消费商品。让民众敢于消费,乐于消费。
其实,除了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鼓励实体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生产大量高新技术含量的产品,增强产品竟增力和活力外;我认为有两件事政府部门是可以做好也应该做好的。
第一件事是把市场的交给市场,第二件事是把政府的还给政府。
要相信市场的力量,我们必须克服08年和之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对于政府参与经济,搞经济运动的迷恋和迷信。相信市场的力量,要尊重市场,要依赖市场来谋发展。
具体来讲,就是政府要减少投资拉动和参与经济活动的冲动。通过宏观政策,比如,利率、税收、存款准备金和产业扶持政策的隐形的手,来促进和拉动经济。除了大力发展民营和实体经济之外,我认为要反思打压商品房市场发展的新政管控手段的副作用。应该适当的时候放松或取消对房地产市场的管控措施。
对商品房市场的管控应该用市场的手段,比如增加土地供应,减少土地收益的措施来调控房价,而不是相反。房地产市场一旦复苏,对于促进中国经济走出低谷是有益的。
第二件事情,政府的还给政府。这里面包括制定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打破行业垄断,消除投资壁垒,减免税费,确定信贷的流出到有效率的经济体的方向,确保经济的良好运行。
中国的特色是,中国的垄断性企业大多为政府所有。这些垄断型企业的价格都关乎国计民生,因此国家有必要确保垄断国企首先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提供优质低价的产品,让民众享受全民企业的福利。这样民众生活的幸福指数才能够提高。
这些政府能够管得住管得好的领域,政府应该努力管好,如果政府认为管好这些企业是自己的包袱,那么就放开市场,让企业竞争,垄断高价自然也能被打破。当政府把垄断企业管理好了,经济发展的许多屏障自然的消除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自然也会减少很多。
总之,新的一轮积极复苏再不能依赖投资和政府部门搞经济的运动去推动,要转变的是政府部门的思路,尊重市场的基础调节作用,扶持市场经济的效率高的企业。如果做到以上的个各点,相信中国的经济就能无为而治,走出低谷,走向复苏,迈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