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指套保发现新问题并首次遭遇高手
嗯,先是期货日报,再是上海证券报,现在是中国证券报,轮番发表关于股指期货没有问题的的“正面言论”,之前我一再呼吁媒体,希望能给一个正方反方的意见公平表达的权利,别总在官方说我们的结论是错的啊,我们也没说自己一定是正确的,公开公平探讨的气度总应该有吧。
原文如下:机构净头寸实为多头
大家可以百度一下,全篇都看一遍,以避免以偏概全,尽管总是以偏概全回应我的质疑,哎,我也很无语,呵呵。
1、市场有声音质疑,正是由于机构的巨大做空力量导致了股指的大幅下跌,并提出放开期指做多的限制。
2、权威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中金所不存在制度上制约做多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规定。这点我在六个月前的三十篇连载文章里已经写过了,中金所没有限制机构做多头套期保值,只是制约机构必须采用套保的方式,确实没有制约做多头套保还是空头套保。可这就是问题的核心啊,中金所各位专家、领导,大家研究一下为什么在允许的情况下,却出现了大面积做空,不就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了么?
3、记者了解到,其实期指市场的机构持有套保空单必然对应着等量的多单,多空力量是均衡的。这点我上周谈及了,大家自己想想谁说的更专业、更有道理,我不多解释。我的原文如下:虽然撮合交易的本质是有空必有多,但一个机构做1万手空,和1万个个人做一手多,是根本没有办法平衡的。因为这一万个人之间,并没有机构做空那般行动一致,他们本身的角色并不像机构做空那么固定,而是多空之间来回转换角色,这是股指期货偏空的基本原因。用个人多头去平衡机构空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4、记者了解到虽然机构通过做空股指期货确实赚钱了,但是减轻了手中的现货抛压,而做多现货的头寸亏钱其实更多。而且,不能将期、现货两个市场持有的头寸割裂来看。我认为“必须”分开看,股票持有多头是历史行为,股指期货做空是现在行为。而且非常明显的期指带领现指,所以期指的失衡会传导到现指失衡。
5、目前易方达、汇添富等多家基金公司都在申请发行杠杆ETF等新产品,利用股指期货或多或空的持仓设计产品、满足投资者需求。这说明,基金等机构对多头套保持仓的需求不但客观存在,还十分强烈。目前在申请,也就代表了以前是没有的,这是好事,所有平衡机构股指期货多空失衡的行为都应该受到鼓励。但证券公司的自营盘目前什么状况?据我所知,这才是最大量的空军集中营。
6、多空均衡需要更多机构入市。这句话是否承认,目前机构多空是失衡的呢?
7、发现新问题:套保额度总量。业内人士介绍,例如某客户持有28亿元股票、7亿元现金,资产总规模为35亿元,相当于5000手股指期货合约的价值(以合约价值70万元/手计算),即客户最多可以同时申请多、空各5000手套保额度。只要持有股票多头,不论多少,5000手多头或5000手空头都已经超过套保的范畴,正确的套保额度,空头套保总量不得超过股票市值总量,多头套保总量不得超过现金总量。目前现行的套保总量,如果按股票市值和现金总和进行匹配,完全违背套保原则,这样的额度完全没有任何理论基础,极不专业。
8、如果按总市值来制定套保总量,上面已经说了是极不专业的,完全违背了套保原则。但这件事却是好事,因为虽然违背了套保原则,但却是公平的。套保是一种行为,就不该是一种制度,只要是公平的,管他是不是套保,管他干嘛?防止机构过度投机,可以用限制总额和交易活跃度来限制,机构必须套保的原理在哪?我们为什么要出这样的一个制度?
9、下面的话是我今天要说的重点。
这一次,碰到高手了。我之前在微博上和博客上也跟一些人就此事进行过交锋,因为我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广纳相反意见。可并没有碰到过高手,至今为止,没有遇到对此事研究真正足够深入的人。一些人反对我,就因为我是民间的,部分专业人士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批评我不懂装懂。他们不是对这个事有深入了解,也不愿意放下身段去深入了解,就是为了反对我而已。我也并不在乎,因为我知道他们就这件事,从论点到论据都不是我的对手。但这一次,遇到高手了。
首先:期货日报、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连续发文回应市场质疑,却从不采取正反双方的意见,这不会是偶然性的行为。
其次:机构交易期指多空严重失衡,相关部门并不否认,却无一例外的拒绝对外公布套保多空数据。
第三:基金等机构正在申请产品,绝口不提券商自营盘。把大众目光向机构正在申请做多引导,回避制度的先天缺陷。我曾经说了,导入机构多头平衡机构多空虽然好,但比较慢,制度上消除机构多空失衡才是关键,避实就虚。
第四:文章全篇都是专家或权威人士为名,但目前跟我交锋的专家和权威人士也不少,根本没有这次这么深入,我认为中金所内部人士可能性比较大,高手在其中啊。但为什么必须要求机构套保,原理是什么,在世界上哪个国家的股指期货上有过先例,哪个国家的股指期货机构出现大面积做空,闭口不谈。
第五:我提出开放做多,限制额度和交易活跃度的前提下,公平公开的让机构自己选择多空,并不进行反驳,因为我的提议是公正的,不倾向多空任何一方,无懈可击。我尤其提了两个对等原则,交易额度对等、交易方式对等。今天本文冒着套保总额严重缺乏专业性的风险,却故意回避交易方式不对等,避而不谈、这是极专业的行为。拿券商自营盘为例,在原来就持有股票的基础上,做空套保,只要两个动作:开空、平空。而做多套保,需要开多、买股、平多,三个步骤。如果没有中间的“买股”步骤,就完全对等了。所以,问题核心已经在故意回避中彰显:自营盘为代表的机构不进行多头套保的原因是,资金不存在没到位或股票流动性不够,完全没有交易多头套保的必要性,大面积做空就是套保制度的问题。
第六:如果把多头套保的三个步骤开多、买股、平多中间的“买股”步骤去掉,就实现了我说的多空额度完全对等、多空方式完全对等了。但在行为上就不再是套保,违反了交易制度,券商自营盘为代表的特殊法人机构不敢逾越套保制度。如果这么做,这就是完全否定套保制度,这跟我之前说的,没必要必须采取套保来限制机构过度投机,用交易总额(审批)和交易活跃度(目前每周来回两次)限制,多空机构自己选,有什么两样?
第七:如果我说的取消机构必须套保制度限制,通过限制总额和交易活跃度来限制机构过度投机,有失相关部门面子的话。现在我可以简化为:把机构多头套保步骤里的,开多、买股、平多。当中的“买股”步骤去掉,所有所有的问题,全部都迎刃而解。
第八:希望能与高手,面对面交流,别总隔空较量,我对中金所并无恶意,适当的沟通是必要的,媒体应保持中立,不要欺负弱小。
第九:只要多头套保里“买股”这个步骤拿掉(这在行为上跟我之前的解决方案已经完全一致),大盘不能再6个月内上涨30%,我就不再发表任何关于套保制度问题的文章,剃光头一年,并向中金所登门谢罪,立字为证。
温馨提示: 近期发现个别投资者私下汇款给博主,引发纠纷。在此中金在线提醒网友们提高风险意识,请通过正规渠道消费,确保财产安全。客服咨询电话:4008888366。
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扫描应用拍下上方二维码,可以在手机博客继续浏览文本,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