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何必发审委
2012-2-14 每日经济新闻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抛出问题,“IPO不审行不行”?
IPO当然不应该审,也不必审,就算审也审不到位。接近3000家的上市公司,中国的证券市场摆脱行政市色彩了吗?摆脱内幕交易或者利益输送的弊端了吗?
那些大型国有垄断企业的公司上市,其审核权限实际上不在发审委。一系列的特批,以及大型公司老总动辄副部级的待遇,让监管者不得不惊出一头冷汗。
由发审委审核其他地方性上市公司,一则给发审委员提供了充足的寻租空间,期间一长串的利益链条难以尽数,从人情掮客到手握重权者也因此有了充足的寻租空间。为免有人告诽谤,此处不列来源,不举具体案例,但媒体披露的一系列蹊跷的发审上市实在匪夷所思,除了寻租溢价之外很难找到其他合理解释;
二则发审委的存在为中介机构解脱了重大的审计责任,甚至成为审计不严的替罪羊。既然有发审委总揽大权,审计机构要做的就不是审计,而是合伙上市,他们惟一要攻克的堡垒就是发审委,发审委员就是铁打的,也在人情世故、利益、地方与部门经济发展大局面前融化了吧。如果我们相信发审委员全都是钢铁战士,那么也就相当于相信世界上有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员的存在。让我们回归常识。
发审委的存在,还防碍了监管的力度。想想看,既然上市公司都是自己内部专员们审核上市的,上市之后业绩变脸,就不仅仅是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地方政府的责任,发审委员们面子上同样下不来。有了发审委的存在,对他人的监管转而变成对自己的揭丑,一般人如何下得去手。
主张发审委应该存在的人同样振振有辞。他们表示,有这么多上市公司存在,所以应该有发审委把关加以筛选。是谁把上市当作了一种企业的荣誉证书?只要企业源源不断的上市,发行市盈率下降,上市变成普通的市场行为,对投机者、圈钱者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企业源源不断上市,那么,市场不就垮了吗?请看看美国的借壳上市,那么多中概股借壳上市,投机者把美国投资者与监管者当成了冤大头,自以为找到了圈钱的诀窍。经过此轮做空与严格的监管之后,看看还有多少中概股想在美国市场借壳上市?有信用、有业绩的公司避之惟恐不及。
笔者了解一家业绩大有潜力的高科技企业,准备在美国上市,却一直没有上成,为什么?不是因为发审通不过,而是市场低迷估值过低,真正好的企业不缺资金,他们不打算在低迷的市场贱卖自己。好的企业必然有上市的成本与风险意识,只有不必花成本圈钱、信用不值钱的市场,拟上市公司才如过江之鲫。
另一个需要发审委的理由是,造假者过多。
造假者如此之多,需要的不是发审委,而是严厉的监管惩罚举措,与完善的民事赔偿机制。如果银广夏退市,如果国联水产退市,如果蓝田将资产赔偿给投资者,如果造假者被罚得倾家荡产,看看还有多少人敢造假。相信这些人都会闻造假而冒汗。严厉的、公正的监管,胜过十个发审委。
要强调的是,在信用不彰的市场,越是依靠行政审批完善信用机制,情况往往越是糟糕。只要市场化的行动,只有将信用成本提升到最高,才能有效地扼制造假者、投机者。越是复杂的审批,越需要依靠人的道德自律,越是陷入不相信市场信用所以相信审批者信用的怪圈。是离开怪圈的恰当时机了。
最后一个需要发审委的理由是投资者不成熟,所以需要发审委把关。
这一理由同样荒唐,笔者从来不相信,一个输了钱就要找发审部门理论的市场,投资者能够成熟得起来。有了发审委,相当于监管层为上市公司背书。投资者相信,经过发审委的把关,拟上市公司不可能造假,目前造假现象屡禁不止,投资者当然把矛盾的焦点对准行政监管部门,要求监管部门为自己的背书行为负责。这是一个悖论,表面上,正是为了对投资者负责建立发审制度,但发审制度的存在,使得投资者成为永远不可能从行政呵护下断奶的孩子。
为了确保发审委取消之后市场能够平安过渡,目前要建立的是严格的监管机制,严明的退市机制,以形成市场的明确预期,让造假者先行知难而退。笔者不会天真到相信发审机制马上会取消,但在创业板、新三板先行取消,将是稳妥的改革模式。
目前对发审制度小修小初无济于事,对于建立根本的市场制度没有用处。发审委应该取消,这是新股发行的根本改革。
注:刘纪鹏先生言,发审改革,重监管轻审批,在这个问题上,赞成。
晚上与投资界的朋友们在一起
市场震荡不已,大家观点各异。
周末在家养病,谢朋友们的惦记。
由母亲照顾,大好。
可以想见的理由,今天接到很多电话
不想当快速消费品,因此迟迟不上微博
也不愿成为背信者,见猎心喜
所有的外界言论,是各人心理的投射
心中自有块垒。
朋友曾来信说,相见即喜,不如久处温煦。
相信此言。
用文章相知了十几年,岂是一朝一夕?
今后十几年
仍靠文章、价值观与理智行动共同面对一切。
在博客中看到网上有朋友问,如何看韩方大战
底下有朋友代我回答,反对一切脱离常识的造神。
心中安慰。
这是懂得。
理智、激情、智慧与价值观,让一切有了默契。
对于所有的问题,均可以用此线索找到答案。
不必多说。
多说一句房地产
有人问为什么反对房价大跌,又反对芜湖新政?
理由很简单,希望靠刚性需求软着陆。
芜湖新政暗度投资性需求的痕迹太重。
支撑刚性需求,抑制投资性需求,势在必然。
无需骑墙,或者隐瞒观点。
祝朋友们情人节快乐
感谢各自的另一半、家人的付出。